长宁这个近40年的老小区,即将实现加装电梯全覆盖!
随着1号楼的加梯进入验收流程,日前,华阳路街道华阳路249弄小区除了不具备加梯条件的2栋居民楼外,基本实现了加梯全覆盖。小区还刚刚完成了精品小区改造,住在这里的居民们纷纷表示,这些改变让他们的居住环境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。
华阳路249弄建成于1986年,小区里有6栋7层高的居民楼。居住在此的老年人多,上上下下不方便,看到别的小区有成功加梯的案例,这里的居民也跃跃欲试。
加梯工作中的“热心人”
11号楼是小区里第一栋加装电梯的居民楼,楼组长王国瑛平时就是个热心人,面对居民楼的“大事”,王国瑛不仅自告奋勇加入“三人小组”,更将加梯的繁琐工作视为己任,从意见征集到施工监督,每一步都留下了她的足迹。“现在,看见老人们能轻松上下楼,我很有成就感。”她感慨道。
王国瑛的爱人和一些机械施工经验丰富的居民亦主动加入监工行列,他们的参与确保了电梯质量,更传递了邻里间的温情。
在11号楼的示范效应下,5号楼和7号楼紧随其后,于2022年签约,次年圆了加装电梯梦。
5号楼和7号楼
“有了11号楼的经验,我们两栋楼的加梯流程相对更顺畅,从开工到交付仅用了9个月。”5号楼的楼组长吴金凤告诉记者,“每次我们有问题请教,11号楼的王老师总是很热情地告诉我们,这让我们少走了不少弯路、更快地用上了电梯。”
在7号楼,楼组长薛岳清开心地邀请大家乘坐了自己楼里的电梯,“你看,我们的电梯里干净哇,我们的‘三人小组’现在还在为大家服务,电梯厅里和门口都是我们负责日常清扫的,要让大家用得舒心点。”
跑了“100多次”的居民区书记
5号楼和7号楼加梯交付
在小区里采访时,吴金凤告诉记者,“为了我们这些电梯,周书记前后跑了有100多次。我们有困难就去找他,他没有一次推脱的,总是跑在我们前面,放下手上的事马上就来。”
5号楼一楼的居民原本担心加装电梯会影响家中的采光,华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立即与施工队沟通,并在开工前成功修改了设计方案。最终在一楼电梯厅靠近居民房间的一侧增加了一扇窗户,有效减少了加梯对居民家中采光的影响。
推窗
5号楼和7号楼的居民还提出来想要将原本和11号楼一样的“移窗”改为“推窗”。薛岳清解释说:“这种推窗的设计非常实用,即使在雨天忘记及时关闭窗户,雨水也不会飘入室内。之前,我们注意到11号楼的电梯间因为使用的是移窗,在下雨天若未能及时关闭,就会导致雨水渗入。于是,我们找到了周书记,希望他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。他非常热心,了解到我们的需求后,立即与施工队进行了沟通,并协调了窗户的更换工作。”
新增的车位
5号楼和7号楼位于同一排,由于加装电梯,这一排的入口变得更为狭窄,再加上入口处还有个电线杆,导致车辆无法进入这片区域停车。“原本这里可以容纳6辆汽车,但现在因为电线杆的存在,空间受到了严重限制,给很多居民的停车带来了困扰。”周杰指出这一问题,“后来,我们街道自治办和管理办得知了这个情况,立即着手处理。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,最终成功将电线杆移动到了对面的车棚处,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个停车难题。”
在1号楼楼下,记者偶遇了住在这里的巢爷爷。他说,“我腿脚不好,每天只能下楼两次透透气。我们很盼着加梯,这次加梯周书记出了很多力,能成功全靠他。我们的电梯已经在验收了,马上我也能自由上下楼了。”
每一部电梯的竖立,都是邻里间热心与智慧的结晶。从王国瑛到吴金凤和薛岳清,再到周杰,他们用时间与汗水,换来了小区的新生,让“加梯”这件家事,成为了集体荣耀的象征。
加梯工程,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,更是心灵距离的拉近,是社区精神风貌的重塑。在华阳路249弄小区,我们见证了从个体的勇敢尝试到集体的协同,从难题的挑战到智慧的解答,每一步都记录着社区的蜕变。这背后,是无数个王国瑛、吴金凤、薛岳清、周杰们的默默付出,是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为真正的“家园共建”,何为生活的高质量追求。在这些热情、乐于付出的邻居们身边,是幸运,更是幸福。而这一切,也再次证明了,科技智慧与人文之美的和谐共生,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。
猜你喜欢
撰稿/摄影:李媛媛
编辑:程 前
责编:高 琴
*转载请注明来源于“上海长宁”
喜欢就点个“赞”
欢迎留言评论和“宁宁”互动
再送我一朵“在看”的小花吧~